网站首页 > 行业展会 >
感受文化自信与文明数字化传承:毕马威中国于服贸会正式发布文博数字化转型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4 17:40:41 · 赵法彬

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博物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构成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推动和加持下,以博物馆为核心载体的文博领域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无论是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还是公众的观展行为和需求偏好,都较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背后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力量。数字化赋予了博物馆这个传统行业以新的生命力,“数字化转型”正日益成为海内外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战略主题。  


毕马威中国抓住文博数字化转型时代发展趋势,在2023服贸会正式发布《文化无界,数字焕新——文博数字化转型初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建议文博单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以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以效率和体验提升为核心目标,大胆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在藏品管理、展览、教育、科研、内部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呈现方式,引领全球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潮流,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QQ截图20230904173846


毕马威中国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中国文博行业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此基础上,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把握数字信息技术的机会窗口,推进文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博数字化转型是健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落实到文博单位,也将乘着党和国家政策东风顺利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及创新主管合伙人刘建刚表示,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来看,传统的以馆藏资源为核心,藏品保护、管理和宣教服务等职能封闭运营的发展模式,不仅在日益强调开放共享的当下面对内部运营管理时显得捉襟见肘,同时更无法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为全体国民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供给。  


毕马威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行业主管合伙人喻莺表示,博物馆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博物馆在营销传播和商业运营等方面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的支撑。借助数字融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博物馆可实现受众群体的精准高效触达、游客画像信息的准确提取和商业IP的有效推广,从而实现品牌传播和商业运营“双赢”。  


当前中国数字文博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李良在服贸会表示,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文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线上展览、参观的方式,使数以亿计观众足不出户、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从动因上来讲,中国文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文博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条件下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文化强国基调下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数字技术不断渗透助推的结果。

  

QQ截图20230904173904

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李良  

  

科技发展让数字化文博如临其境


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建模、人工智能、扩展现实(XR)、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日趋成熟,博物馆数字化应用场景愈加丰富,传统博物馆形态面临重塑。  


博物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字人,可以与游客进行实时互动,极大缓解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压力。数字人不仅可以作为虚拟讲解员为不同的游客讲解藏品故事并答疑解惑,同时还能作为形象大使与营销官在网络世界为全球各地的人讲述博物馆的特色故事。  


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为代表的XR技术在博物馆展览展示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具有互动性、沉浸感的虚实结合的数字体验,增加了博物馆展览的趣味性。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推出ARAPP,游客打开APP后扫描标本二维码,便能够看到3D数字标本,与静态的实体标本不同的是,数字标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可以与游客进行互动。  


报告认为,在新的理念和新技术视角下,博物馆的数字化在藏品、科研、展览和文传等领域将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藏品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逐渐从二维向三维进化;统一的数字资产库,数字资产的开放共享和交流合作将是大势所趋;线上数字展厅建设方兴未艾,云观展和直播观展成为一种潮流;线下展厅全面应用数字技术,更加注重交互性、沉浸式游览体验;数字营销和数字IP打造将成为博物馆品牌传播和商业化运营的重要手段。  


  


五大先进理念为文博数字化转型创造新思路


报告显示,2022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协大会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其中“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等相关表述为博物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崭新思路。  


在服贸会毕马威中国正式发布的这份报告,基于中国国情和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践并结合毕马威中国在文博领域的数字化经验,总结出文博数字化建设的五大理念。  


以人为本: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化建设中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重视体验打造,为观众参观服务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贯通和交互,体现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同时,要尽可能覆盖和惠及更多群体。  


数据为核:中国博物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紧紧围绕馆藏特色资源,按照馆藏资源开放整合的标准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藏品价值利用的最优化。  


业务导向:数字化建设要服务于博物馆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构建数字化场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各服务功能板块,支撑博物馆业务发展和运营管理。  


开放共享:博物馆你只有通过开放和共享才能有效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共享文化成果,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合作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  


守正创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站在博物馆学角度,关注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和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办馆理念和功能定位等方面差异,提升观众体验和管理水平,引领文博数字化发展潮流。  


  


数字文博转型框架:四大要素和八大场景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博物馆的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同时出现了新的要素资源,即数据。在数字博物馆模式下,博物馆以数据为纽带对四大要素进行打通和赋能,重建了物与人、物与馆、人与人和物与物等的关系,建立了博物馆“物-人-馆-组织”四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通道,同时也实现了针对四者协同关系的有效管理。“数字”不仅是博物馆的纽带,同时也成为一种必备的工具,“人”回归到博物馆运营的核心。  


新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将建立以提升观众体验为核心、藏品管理保护为基础、场馆运营为保障、内部管理为支撑的数字化新模式,并通过以数据为核心重塑“人-物-馆-组织”四者的要素关系,形成全链路的数字化藏品、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高效便捷的观展服务、沉浸交互的观展体验、云端漫游的线上之旅、多元分众的教育体系、安全低碳的智慧场馆、敏捷协同的运营管理八大数字化基础场景。  

 QQ截图20230904173915


据了解,作为领先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毕马威中国长期深耕文旅行业,在文旅产业规划、消费者运营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践。在文博数字化转型领域,毕马威中国能够提供从规划设计、生态赋能到落地实施等全方位的闭环解决方案。  


毕马威中国对文博单位的数字化规划将以内部调研为基础,梳理博物馆数字化现状痛点、发展定位与目标以及业务对数字化的要求等,结合毕马威中国对行业和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同时借鉴海内外领先博物馆数字化的先进实践,搭建博物馆从数字化建设理念与目标到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再到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完整框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数字化有效落地实施的三大支撑体系。未来,毕马威中国希望在与客户长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共同打造文博数字化体系,积累更多经验、探索产品创新,形成多方共赢的新格局,乘着党和国家政策东风顺利推进文博单位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16333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