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法彬)5G网络建设投入巨大,5G网络运维也是运营商的主要成本之一,因此,开发出受到用户欢迎的5G应用、增加5G业务收入,始终是运营商关心的问题,也是5G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爱立信定期发布的包括《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CTO 技术趋势报告》在内调研成果,已经成为行业与媒体研究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近日,爱立信预测与分析了移动通信行业的最新趋势,其管理团队和技术专家分享了爱立信在构建可编程网络,实现差异化连接等方面的最新实践。
全球5G发展不一,中国5G发展迅猛
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产品部网络演进专家张嘉隆表示,5G成熟度的两个维度:一是5G网络用户渗透率,另一个是5G网络人口覆盖率。5G网络用户渗透率代表的是整个网络用户迁转的维度,即4G到5G迁转的速度;而5G网络人口覆盖率代表网络部署的快慢。这两个维度在全球的发展并不统一,在无线通信行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比如北美、东北亚、西欧,不管是4G到5G的迁转,还是5G人口覆盖率,都发展比较快。5G全球的网络用户渗透率是25%,人口覆盖率截止到2024年底是55%。
2024年11月《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5G签约数将达到近23亿,占全球移动签约数的 25%,这一增长势头将在预测期内继续保持;预计到2027年,全球5G签约数将超过4G签约数,成为主要的移动接入技术。那么,中国在全球5G发展的状态如何呢?
张嘉隆说,基于工信部、信通院,全球其他三方机构公布的截止2024年10月底的数据,爱立信经过推演预测了2024年底一些数字。一是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5G网络用户能达到23亿左右,中国5G用户届时大概占全球的46%,而中国占全球移动用户的比例仅是21%;二是全球的5G渗透率是25%,中国55G渗透率是56%;三是5G用户是否能够被5G独立组网所服务,中国几乎所有10亿5G网络用户都可以接入到5G独立组网当中,而全球截止到2024年底这个数字大概是12亿;四是中国在2024年全年5G终端出货比例至少达到87%,全球这个数字IDC预测是在67%,可以看到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也非常快;五是中国截止到2024年底占全球已经部署的5G商用基站数量大概是64%,这也帮助中国达到5G人口覆盖率95%,而全球5G人口覆盖率是55%;六是中国5G流量占全球5G流量的比例是45%,中国的手机流量全球占比大概是24%,所以可以看到中国5G走的很快;七是5G流量占所有无线流量的比例(5G分流比),中国应该达到65%,全球这个数字在今年年底是35%。
增加5G业务收入,运营商需要创新
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表示,从全球发展的角度上看,我觉得运营商更加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盈利,如果5G还用原来的模式盈利,运营商明显感觉到继续投资的动力不足。因此,在5G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方面,要拥抱移动市场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5G的盈利方式确实需要发生很多根本性的改变。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如果盈利方式发生变化,对于网络方面的投资多少、投资的方式以及建设的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借助差异化提升5G用户的网络体验,根据不同的用户体验提供不同的5G解决方案,等等,国内外运营商也在不断探索5G的盈利模式与方法,以便让5G更好地发展。
5G怎么创收?如何挖掘5G的价值?5G的杀手级应用在哪里?这既是中国5G运营商的困惑,也是全球5G运营商的烦恼。全球运营商都在创新。张嘉隆认为,运营商只有不断大胆创新,才能解除以上烦恼。他列举了一些先进运营商在5G技术创新发展的启示。第一,网络切片服务。美国第一大5G运营商T-Mobile通过提高可靠性、改进视频会议体验,利用网络切片来支持业务关键型用例,如音乐节或体育赛事销售点终端和检票系统的连接,并且提供一个优化的网络切片来支持应急服务,专用于SASE流量的安全切片确保企业的安全性,生态创新方面,T-Mobile允许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通过网络API访问网络切片,并把它发挥出更大的创新可能性。第二,无线宽带(FWA)服务。芬兰的运营商Elisa将5G SA网络切片与FWA业务的结合,客户能够通过Elisa的高级Own Lane 5G固定无线接入(FWA)服务获得有保证的带宽和时延。第三,多载波策略。TDD的载波带宽都比较大,是现在解决5G流量保障之一,在沙特的STC,我们看到TDD载波对于帮助5G流量的承载。此外,我们看到基于更多的中频载波,还会有类似于载波聚合的服务,以及不同的业务驻留不同的载波、达到各自的满意度都非常高的情况。
关于5G未来业务收入拓展的可能性,张嘉隆分析说,一是端侧的生成式AI应用,它们到底会不会给网络带来新的流量,进而带来新的网络收入呢?所有跟云端相关处理的AI过程,当把流量推送给手机的时候,一定会在网络侧产生流量,这是必然的。但是这里会有很多变数,包括到底这些应用受到大众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是什么样的,这个事情还不好说。二是本身端侧的算力、端侧模型的优化还在做,大家如果把端侧处理做得更强,对于云侧的需求就会变小。三是优化的方式,如语义压缩类,可以把网络流量减得更低一些。这里我们比较定性的预测了三个趋势。第一,稳健发展的生成式AI,对于网络流量的增长也会比较平缓。第二,如果出现一个爆款应用,可能出现一个流量的加速。第三,爆发式的,如果苹果或者其他业界的某一个终端厂商能推出一个爆款,将对网络流量的冲击一下变的非常高。这是我们对于端侧AI和网络侧相关程度的一个分析,但是有一个共识,端侧AI一定会带来新的网络流量,只不过这个流量增长的趋势是稍微平缓、更快还是爆发的增长。
张嘉隆认为,差异化连接服务是今天运营商非常看重的一个增收方向,不管是QoS也好,或者对专门的业务做一些保障。我们希望运营商有一个定价跟性能挂钩,当得到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带宽,付出的价格会更高一些。爱立信希望是双赢,运营商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得到更多的收入,这个收入可以帮助我们在网络的规划、建设上面实现一个成本的闭环。低空经济,特别是无人机规模化发展的时候,走向真的无人、自动化、智能化的时候,前提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网络连接,特别是超视距的连接,现在来看成本最低的方式,只有运营商网络可以做这个事情。张嘉隆强调,连接并不是运营商为低空经济做出网络贡献的唯一方式,运营商还有非常多网络的信息可以提供给无人机创新,包括插了SIM卡的无人机定位及用户的鉴权等。
网络能力模块化,商业模式平台化
2024年12月17日,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Ericsson ConsumerLab)的最新研究显示,生成式AI应用正在成为引发中国以及全球5G智能手机用户对差异化连接产生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
爱立信东北亚区高级市场经理杨利分析说,全球35%的5G智能手机用户有兴趣为差异化连接付费,在中国,41%的5G用户愿意为差异化连接支付更多费用;全球大概有40%的受访者对网络质量是不满意的,这个数字在中国是20%;在全球消费者当中有35%的用户在寻找有更好质量连接的技术手段,这个数字在中国表现为41%;全球有25%的用户愿意支付超过30%的溢价以获得差异化连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这个数字在中国是20%。
目前,比较初级的差异化连接实现方式,其本质是通过内容、速率分档和QoS优先级来改进现有的移动宽带模式。然而这种方式对ARPU值的拉升是有限的。随着可以预期的2030年会有AI的升级应用和新型应用,这些应用会让消费者对差异化连接的兴趣,以及为差异化愿意支付溢价的趋势会提升。全球用AI有多活跃呢?杨利说,未来5年,有65%的用户每周都会使用生成式AI,这个数字在中国更激进,中国是72%。有四分之一的生成式AI用户愿意为差异化连接付费。除此之外,报告还特别指出,消费者愿意为小众服务支付溢价。
杨利表示,我们之所以强调要把运营商的网络平台网络API能力开放,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很难再去像以前,去试图预测某种杀手级应用了,运营商更优的做法是,把网络能力模块化,然后由应用服务提供商或应用开发者自己来拼装这些能力,就好像运营商只做乐高最小的塑料块,到底是拼成一个人,还是一个车,这个可以由应用来决定的。二是有一些市场主导地位的应用提供商,希望有更加灵活选择。所以这也是倒逼着运营商开放其网络API。爱立信希望未来的移动网络具备可编程性,最终实现“网络能力模块化,商业模式平台化”的远景。这是爱立信今天所主张的差异化连接的终极目标。
打造可编程性网络,提供更多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变得对这个行业也越来越重要了。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说,我们大的环境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讲需要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对大环境的主要的支撑技术有云计算、AI和移动通信。接着,他分析了行业的四个趋势。
趋势一,利用网络编程能力满足服务差异化需求。网络可编程性通过基于服务需求实现动态资源分配,允许应用通过API请求网络资源,从而实现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定制服务。
我们的目标是利用网络的可编程能力实现服务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是一种目标,编程能力是一种手段。差异化的需求产生了我们新商业模式的思考,我们将来一定会走向平台和差异化的道路。爱立信在打造一种新的差异化的业务模式。行业要向一种新的模式、态势去发展,使得我们可以盈利,同时全社会要实现一种创新的平台,我们的目标不光是“赚钱”两个字,更大的情怀是不仅赚到钱了,还要让全社会受益。
差异化是一种目标,可编程是一种手段,可编程能力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基础设施的编程能力,由运营商管理,高效地利用和运行网络资源。另一方面,按需服务的编程能力,允许应用通过网络API为各种级别的服务动态地请求网络资源。怎么才能实现这个事情?我总结为能用、好用、易用这三个点。一是能用,这张网络能实现差异化连接,包括用切片、编排等的技术,去做事情。今天的5G,尤其加上AI、云的技术,可以实现差异化的服务,以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方式实现这种服务。二是好用,提供的这种产品真的能给别人产生附加值,真是人家想要的东西,这是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支撑,包括API的打造。三是易用,不能大家用起来找了半天才能找到怎么去用,它必须要随处可得,容易使用,这里包括平台、社区以及跨多个运营商的能力聚合。把网络能力抽象出来,以标准的API接口去开放,我们需要一个具备聚合功能的平台。当下存在多个运营商,开发者要跨很多运营商去干这个事情,不可能逐个进行集成,因此需要聚合。在将能力开放给开发者时,我们必须采用开发者社区所熟悉的语言以及操作环境,使其能够便捷地进行调用,这是易用阶段。最终,对于开发者以及众多编程人员而言,他们的加入本身或许就会催生出杀手级应用,将网络朝着可编程去打造。
趋势二,利用电信AI增强高性能网络的可编程能力。人工智能提升了高性能网络的可编程能力,使其成为具有高成本效益、可持续、基于意图驱动的自智系统,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我们的目标是使得算力和智能像水电、煤气一样随处可得,按需调用。网络干什么呢?网络是一个重大的使能与增强,去连接它、去提供它,去加强它,因为AI有终端侧的AI、边缘侧的AI、更上层的AI,都靠网络聚合在一起。
网络自智,网络要通过意图去实现,我们不需要一条条敲指令和脚本,就告诉一个意图,可以是语音和文字的方式,告诉一个高阶的意图,网络可以根据意图自动执行。爱立信的无线侧有分布式的智能,往上网络有一个自智化的平台,再上面有很多的智能软件,厂商和运营商可以开发,三方也可以开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生态干这个事情。
趋势三,向水平分层的网络架构转变,以促进创新并增强和扩展网络能力。水平网络架构支持网络模块的独立开发和扩展,提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且可定制的网络解决方案。
以前大家干这个事情都是烟囱式的,一个厂家把这个事情都干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网络会朝一个水平的架构演进。水平架构演进使得更多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比如专注于做硬件芯片的,专注于做软件这一层开发的,使得这些企业或人有机会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来,使得运营商有机会用到每一层更好的技术和能力。
生态能力是运营商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它同时也是我们这些通信厂商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朝一个水平架构去演进。这是比较长期演进的过程和多样化的过程,所以有些运营商可能直接去拥抱这个水平架构,有一些继续用专有的硬件去干这些事情。水平架构可以提供集约性、开放的生态,有更多的参与者可以参与进来。
趋势四,追求未来十年在性能、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创新。在未来十年内,重点将放在开发新型(novel)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网络性能,还能改善能源效率和安全性。
我们预见,未来十年移动创新将实现一百倍的提升。过去的三十年每隔十年网络的能力提高了一百倍,今天来看前三十年提高了一百万倍,我们预见后十年还有一百倍的提升。为了使能创新,打造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需要高性能可编程的差异化网络,需要AI技术和新的创新技术的持续供给。
2023-08-07
泰雷兹携创新解决方案亮相2022珠海航展,助力中国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29
美的楼宇科技展示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制药行业可持续新未来
2024-11-18
NTT在中国香港领先推出全新液体冷却技术及高效能运算即服务解决方案
2024-04-19
瞻博网络®SRX4600防火墙在独立企业网络防火墙测试中获得推荐评级
2023-05-10
安谋科技连续四年荣膺中国IC设计成就奖“年度卓越表现IP公司”
2024-04-01
2023-03-15
2024-12-23
Pure Storage任命张思华(Fredy Cheung)担任亚洲区副总裁
2024-02-21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