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今日发布2023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较去年四季度增速提升1.6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从环比来看,一季度GDP环比增速达到了2.2%,较四季度的0.6%显著提升。随着疫情防控的影响逐步消除,中国经济稳步重启。服务业的强劲复苏,出口的超预期增长,以及房地产从低位修复支撑了一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复苏依然处于早期阶段,主要是恢复性的,内需依然不强。此外,各行业的恢复态势还不均衡,服务业的恢复速度快于工业,大企业景气度的修复好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心依然有待提升,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同时,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放缓将制约中国出口未来增速。宏观政策依然需要保持一定力度,加大释放内需潜力,支撑经济平稳增长。”我们预计随着就业形势改善,叠加政策支持和消费场景的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增强,投资增长继续保持稳定,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2022年基数较低,也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提升。我们维持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7%的预测。
产出方面,2023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较去年四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1月以来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回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工业生产正在稳步修复过程中,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较前两个月加快1.5个百分点。但是也要看到复苏依然偏弱,相对较高的库存水平、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以及出口预期增速放慢等对工业生产形成拖累。高炉开工率、水泥运转率等高频数据显示,4月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生产动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需求端,今年一季度社消零售增速5.8%,较去年四季度的-2.7%出现明显反弹。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今年以来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居民外出就餐、购物、旅游、住宿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需求快速释放,带动3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由1-2月的9.2%快速回升至26.3%。但也要看到,当前消费修复仍处于初步阶段,消费持续回升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振。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一季度与居民线下社交活动相关的消费品类零售额增速均较去年有较大提升,如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烟酒、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等。反观汽车和住房类消费则表现不佳。下一阶段随着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促消费政策不断发力以及消费场景的增多,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居民储蓄加速向消费和投资转化,加之去年二季度基数走低,预计今年二季度社零同比增速将大幅提高。
投资方面,2023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较2022年四季度提升2.1个百分点,与上年全年持平。在投资的三大支柱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2023年一季度同比分别增长7.0%、8.8%、-5.8%。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继续稳步发展,“保交楼、稳民生”带动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所收窄。但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0.6%,较2022年全年放慢0.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信心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展望未来,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在政策支持下保持稳定,房地产投资持续温和回暖态势。
出口方面,2023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0.5%,较前两个月的-6.8%显著回升。在经历五个月的负增长后,3月当月出口同比回升至14.8%,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一季度出口的超预期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出口区域的变化、出口结构的变化。在出口地区结构上,尽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对东盟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速达到18.6%,3月当月出口金额达到564亿美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在出口产品结构上,中国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高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提升。例如,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产品合计拉高3月整体出口增速2个百分点,新动能的成长对我国外贸促进作用明显。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下,将会出现一定提升。不过,展望前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也不可避免对外需带来影响,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宏观政策方面,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6.2万亿元,同比增长0.5%,累计增幅比1-2月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此外,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0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8%,继续下行。房地产开发商土地购置意愿同样表现疲软,土地拍卖收入低迷,拖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预供地”制度也使得大部分城市供地时间有所延迟。从广义财政来看,一季度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同比下降3.6%,给未来财政开支带来一定影响。一季度公共财政支出达到近6.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今年预算的24.7%,进度较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债务付息压力明显加大。一季度债务付息支出2,309亿元,同比增长15.9%,较去年同期增速上升16个百分点。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货币政策方面,一季度我国货币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持续发力。总量方面,3月17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25个基点,补充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稳固经济复苏基础。结构方面,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中小、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增强经济增长的潜能。截至今年3月末,央行共计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17项,余额达到了6.8万亿元,较2022年末余额提高约4,000亿元。
4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然而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展望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我们预计未来降准降息的空间仍在。同时,央行也将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国际方面,4月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持续复苏,但复苏前景面临极大不确定性,除了高通胀、债务高企、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之外,金融领域的动荡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下行风险加大,IMF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的2.9%下调至2.8%。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尤其明显,预计将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将增长3.9%。通胀方面,IMF预计随着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逐步下降,今年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下降至7.0%,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的下降速度可能会更慢一些,多数国家的通胀不太可能在2025年之前回到央行目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前景变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成为难得的亮点。我们根据IMF对各经济体增速的预测,计算了未来五年各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未来五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期达到27.6%,超过了美国和印度的总和。随着中国防疫措施的解除,餐饮和旅游等多项服务性消费指标快速反弹,中国经济的积极增长势头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的提振作用。
在政策分析部分,本期报告对2023年一季度政府发布的重要政策和相关热点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内容包括:建设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境外发行上市正式迈入统一备案新时代;商务部、央行多举措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2023-02-07
连续14年盈利!Fortinet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2023-02-09
Qorvo 携手联发科,获得更多智能手机、路由器和汽车平台设计订单
2022-11-30
2023-05-18
AIS和中兴通讯宣布在泰国首次完成26GHz的5G毫米波SA试验
2023-07-05
2024-02-26
搭载骁龙W5可穿戴平台,OPPO Watch 4 Pro持续引领全智能可穿戴旗舰
2023-08-29
2023-05-15
Hitachi Vantara与Model9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加速大型机数据现代化
2023-01-30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