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研究 >
毕马威中国发布《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3-06-12 21:24:10 · 赵法彬

日前,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认为,中国有机会为构建未来的零碳金融的治理机制和零碳金融的生态市场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是历史的机遇、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的窗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中国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国内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为参与相关国际协调合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案例。同时,国际上的最新进展也对国内发展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及零碳金融是非常大的引领和促进。  


据悉,为进一步厘清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格局与结构、机遇及挑战,为可持续金融参与者提供行业借鉴和参考,毕马威中国在6月12日开幕的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期间现场发布了《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内容及分析基于毕马威中国的市场洞察,重点从可持续融资、可持续投资、可持续保险、碳金融、绿色金融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可持续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责任投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影响力投资等多种形态对社会其他行业造成深远影响。一是有助建设产业体系,扶持绿色环保产业,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农业。二是有助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注重资源配置均衡,缩小城乡差距。完善支持可持续金融,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是我们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林伟表示,可持续金融的含义解构上,主要包括与环境(E)和社会(S)相关的金融活动。而当前国内市场中常见的“绿色金融”概念,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绿色金融泛指与支持绿色发展相关的可持续金融活动,囊括转型金融、蓝色金融等。狭义的绿色金融则重点参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 年版)》等政策文件对绿色活动的界定范围。在绿色金融活动的统计与管理中,目前通常采纳狭义的绿色金融概念范围。  


谈及本次报告发布的初心,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ESG咨询主管合伙人支宝才表示,市场变革日新月异,准确理解可持续金融市场格局与核心内涵对从业者尤为关键。当前可持续金融相关概念丰富,定义范围有所交叠,各类标准在实践中正逐步形成,市场处于早期探索期。毕马威作为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近年来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广泛的可持续金融服务。报告意在围绕可持续金融市场各分支板块做出充分探讨,并解读了毕马威2022可持续金融调研的成果,充分展望未来,分析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共谋市场蓬勃发展。


毕马威中国ESG报告和鉴证服务主管合伙人朱文伟则从毕马威中国提供的服务角度表示,本次报告是毕马威中国可持续金融战略团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ESG和绿色金融战略和管理咨询服务方案的经验总结,涵盖制定ESG整体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图建议,为整体ESG管理体系搭建提出建议,例如ESG组织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建设及ESG能力建设等;ESG投融资业务规划,涵盖设计绿色金融/转型金融/ESG投资业务模式,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提出绿色转型建议,包括目标产业梳理、客户分析、产品规划、投资策略规划等。这些实际执行工作,有着实际的借鉴价值。  

 


可持续融资:绿色融资日趋成熟 市场氛围渐入佳境


报告认为,我国绿色融资发展较早,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转型融资开展较晚,发展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绿色融资方面,绿色信贷相较绿色债券起步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转型融资方面,湖州等区域已明确区域性的转型金融发展路线图,人行等监管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激励工具,同时已明确大力发展转型融资的上层导向。  


当前国内缺乏完整的可持续融资市场规模统计,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相对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统计数据较为健全,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绿色贷款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增速较上年末提高5.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6.13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前列。绿色贷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重达10.05%(较2021 年,占比提升180个bps)。  


绿色债券方面,根据Wind数据,2022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9838.99亿元,发行数量为568只。其中,境内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为8746.58亿元,发行数量为521只;中资机构境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1092.41亿元,发行数量为47只。截至2022年底,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3万亿元。  


根据世界银行、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红杉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中金研究院等各方权威机构测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约153.2万亿元资金,而当前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绿色融资仅约23万亿元,整体存在130.2万亿元的较大资金缺口。  

 


可持续投资:多方机构积极参与 快速增长潜力巨大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可持续投资主要围绕ESG投资与影响力投资两大类别展开。ESG 投资起源于2006年,UN PRI(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提倡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这种投资策略和实践被定义为负责任投资,又被称为ESG投资。根据投资资产类型的不同,ESG 投资可发生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以非标准化的投资为主,如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计划等;二级市场则投向标准化证券,如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如基金等。而影响力投资则是义利并举的投资活动,投资者的首要目标为实现社会和环境影响力。  


我国可持续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具体体现为,ESG投资的发展较影响力投资更为深入,影响力投资概念还未得到充分普及。可持续投资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包含信息披露在内的一系列市场要素建设。  


我国可持续投资市场增速较快,各方响应积极。一是市场的ESG可持续投资践行者不断增加。从2012年起,中国机构开始加入UN PRI,然而至2017年签约数量仍为个位数。随着中国可持续投资转折点的到来,2017 年起,我国UN PRI签约数量激增。2020 至2021年,除拉丁美洲(77%)外,中国是签约数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涨幅为46%。二是ESG 投资资产规模快速提升。泛ESG公募基金规模,从2020年的2000多亿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5000多亿人民币,整体ESG 投资市场规模近三年复合增长率约达56%。可持续投资市场正处在提速发展期。  


报告还分别从具体定义、当前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挑战等角度,对可持续保险、碳金融、绿色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进行了解读与分析,详情可查看完整报告。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16333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