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研究 >
毕马威中国出席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并发布十大科技前沿趋势《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31 09:37:46 · 赵法彬

当前,科技创新竞速正成为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在发挥政策合力系统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中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呈现新亮点,由此产生的技术变革与产业重构相互交织,例如,AI在不断重构产业生态,低空经济带动的新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成形,量子科技加速突破将为整个科技体系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3月27日-31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迎来各界瞩目。在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于3月28日隆重举行,毕马威中国受邀参加,并在现场发布《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担任颁奖嘉宾。


 444db5f1ly1hzzwhq2b72j208t0c9t93


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已发展成为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大赛始终聚焦突破性技术赛道,被视为科技创新"风向标"。今年,毕马威中国深入参与了参赛企业走访调研及报告的成稿。


《报告》深度解析全球十大前沿科技趋势,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战略洞察。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陈俭德,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卢鹍鹏出席活动并发表观点。

 


前沿科技聚集中关村 3200个项目折射创新生态新格局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重要枢纽,北京正以年均16%的研发投入增速领跑全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中关村论坛作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链接全球科技资源的“超级接口”。本届论坛年会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设置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深入探讨前沿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指出,中关村不仅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支点。通过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十大前沿赛道的深度调研,我们清晰看到,在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上,正在孕育着改变世界产业格局、重塑经济形态的变革力量。这些赛道企业展现出技术突破的勇气与产业革新的魄力,既是对“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战略方向的生动实践,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支撑。


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作为中关村论坛核心板块,以“前沿·开放·创新·共享”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等十大战略领域,汇聚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个项目同台竞技,境外项目占比超40%,成为观察全球硬科技竞争格局的“显微镜”。

 

大赛“全球引智、硬核竞技、生态赋能”三位一体的创新磁场作用凸显。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陈俭德指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活力旺盛,参赛项目数量达812项,创新浓度达25%。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企业得到众多投资机构高度关注。此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进发,参赛数量均达到300项以上,脑机接口、基因治疗、激光质子刀、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集成电路领域优秀项目涵盖了从材料、EDA、设计到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高端芯片设计领域更是占比近70%。从大赛报名项目区域分布看,本届大赛已形成“京内、京外、境外”三足鼎立的格局,充分表现出了大赛的全球化吸引力与影响力。

 


创新竞速加剧 毕马威中国发布十大前沿科技趋势报告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以“前沿共振 领航变革”为主题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基于对50余家科技企业及20余位专家的调研,系统梳理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核心逻辑,为全球创新生态提供战略指引。


《报告》集中分析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十大领域的发展现状、核心趋势及典型案例。


《报告》指出,十大领域构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其中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大脑"大模型能力边界有望持续扩展,但面临芯片协同不足挑战;中国具身智能专利数量全球领先,需通过“生态协同+技术攻关+场景落地”模式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国产化率虽低,但车载芯片需求激增带来机遇;生物医药存在同质化竞争,License-out(授权出海)和Newco(联合出海)模式成突围关键;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产品形态不断丰富,前沿企业可以提升高端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年增11.5%,数智与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正赋能智造新生态;新材料产值突破7.9万亿元,呈现高能效迭代,低成本、智能化与多功能集成齐头并进趋势;新能源氢储能突破成本限制,技术创新使得能源生态重构;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增速达33.25%,面临低成本与可靠性之间的平衡的挑战;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低空+物流”与反制技术成安全发展关键。


这些赛道彼此交织、相互赋能,共同构成了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矩阵,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中国而言,加速布局十大领域不仅是应对国际科技封锁的核心举措,更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重要路径。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卢鹍鹏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重要抓手。针对技术瓶颈、应用场景碎片化及生态构建等挑战,中国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共同体,政府应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机构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原始创新活力;企业应勇担创新主体责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机构需利用创新资本工具,为长周期研发带来“耐心资本”,共同助力中关村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燎原之地”。 


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奔涌、技术变革与产业重构交织的当下,毕马威中国通过深度参与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并发布《报告》,既呈现了中国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中的显著成果,也直面核心挑战,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科技生态提出了务实建议。科技创新的征程永无止境。正如《报告》提示,“科技创新已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在全球创新角逐中,毕马威中国将始终与全球创新力量并肩前行,通过专业服务助力企事业机构破解技术瓶颈、拓展应用场景,与各界携手共筑全球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16333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