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今日发布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3.0%,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从环比来看,四季度经济总量与三季度持平。回顾去年,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同时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几大挑战叠加使得去年我国经济增速不及两会时提出的预期目标。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去年我国GDP达到121万亿元人民币,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
展望2023年,中国从疫情防控中快速走出,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稳增长,消费有望加速修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同时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也将减少。国际方面,通货膨胀率回落使得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压力有所缓解,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此外,2022年基数较低,也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提升。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我们预期中国经济将加快复苏,全年实现5.7%的增长。展望海外,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预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提速、海外降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去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新十条”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国内各地也相继迎来感染高峰。本轮疫情大部分感染者都显现出一定症状,感染后通常会减少外出。因此,各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和当地的疫情传播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交通最不拥堵的日期,通常也是疫情传播的高峰。例如,北京交通拥堵延时指数在12月18日达到阶段低点,由此推测这段时间也可能是北京的感染高峰。我们整理了全国99个大中城市(不含香港)的交通拥堵情况,这些城市GDP合计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0%左右。分析这些城市的交通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疫情在全国各地的传播时间以及经济恢复情况。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疫情传播的高峰出现在12月27日左右,当天全国有15个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出现最低点(即疫情达峰)。截至1月2日,全部主要城市疫情传播均已达峰。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1月21日也表示,全国80%的人已经感染过疫情。
此外,我们比较了各城市今年春节前后20天分别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交通恢复情况。在春节前20天,99个城市中有25个城市交通出行状况已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春节后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8个城市,全国经济活动正加速回归正常化。可以看到,中国正快速从疫情中走出,为2023年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出方面,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较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三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12月以来国内各地相继迎来感染高峰,工业企业生产时长回落,供需双弱。此外,交通物流同样受到限制,企业供应链压力有所加大,拖累工业生产。而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对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行业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出口增速回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四季度同比下降3.8%,使得工业生产承压。展望未来走势,地铁客运量、货运量等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活动触底反弹,1月以来工业生产正在稳步修复过程中,将支持今年经济复苏。
需求方面,2022年我国消费总体恢复依然缓慢,疫情对线下接触性的服务消费尤其产生明显影响。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2%,显著低于疫情前的平均增速水平。受疫情扩散影响,四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7%,较三季度回落约6.2个百分点。居家生活和必需品商品销售良好,但餐饮收入降幅较大。从全球消费复苏经验来看,疫情高峰过后,消费随着防疫措施的放松均出现一定反弹,消费增速较疫情前有所提升,预计2023年一季度消费将加速修复。春节期间,全国假期出行和消费已经出现显著改善,餐饮、观影等消费加快修复。也要看到,汽车和住房相关消费在零售中依然占有较大比例,汽车和房地产行业的企稳对消费复苏十分重要。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较三季度放慢2.6个百分点。在投资的三大支柱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2022年全年同比分别增长9.1%、11.5%、-10.0%。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是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房地产市场则表现低迷,投资总额出现历史上首次负增长。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将推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同时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也将减少。
2022年全年出口增长7.0%,较前三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需明显走弱影响,10月开始我国出口增速转负,且下滑幅度持续扩大。近几个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出口都出现负增长,不过我国对东盟出口仍然录得正增长,成为出口的主要贡献项。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是中国出口的新亮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对外贸促进作用明显,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及国际贸易将继续减速,外需放缓给中国出口带来压力,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可能转负。
财政政策方面,2022年公共财政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政府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财政收入增速放慢的主要原因。全年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4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1%。此外,政府性基金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6%。2022年由于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土地购置意愿不足,地方政府供地力度减弱,土地拍卖收入表现低迷。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为6.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3%。从广义财政来看,2022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同比下降6.3%,给未来财政空间和公共投资力度带来一定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表示将继续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并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此外,财政政策要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我们预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进一步发挥重大作用,拉动有效投资。
货币政策方面,四季度货币政策延续支持经济稳增长的取向,在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持续发力,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总量方面,去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方面,一是抵押补充贷款(PSL)自2022年9月以来显著放量,特别是11月PSL净新增规模与期末余额创下2022年内新高,配合前期推出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基建和房地产领域的融资需求,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助力经济稳增长;二是2022年9月底建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12月创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结合去年早些时候创设的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继续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货币政策定调为精准有力,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4.93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最高。一方面政府鼓励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另一方面开年以来地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基建和制造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企业中长期贷款达到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亿元,并远超历史同期水平。与此同时,1月货币供应量(M2)增速同比达到12.6%,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同样与银行对企业信贷加速投放有关。此外,外资加快流入带来人民币增量也有助于M2的增长。我们认为,后续总量方面,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都仍有空间,降准降息概率依旧存在,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与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相配合,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支持楼市尽快企稳回暖。结构方面,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做到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国际方面,1月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各国央行为应对高通胀所采取的快速加息以及俄乌冲突将继续对2023年的经济活动造成干扰,但随着中国重新放开,以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韧性强于预期,经济下行风险有所缓和,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较10月份的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但这一增速依然低于去年的3.4%,也显著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由于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经济活动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IMF预计84%的经济体2023年的通胀水平将会低于2022年的水平,全球通胀将从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发达经济体年均通胀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7.3%下降到 2023 年的 4.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将从2022 年的 9.9%下降到 2023 年的 8.1%。
在政策分析部分,本期报告对2022年四季度政府发布的重要政策和相关热点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内容包括:中央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我国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我国部署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2022-11-29
2022-11-29
2022-11-29
VMware最新研究表明,企业和员工在工作场所创新力方面存在分歧
2022-11-30
并购还是有机增长?在市场恐惧时中国芯企业/产业资本该如何像巴菲特一样贪婪?
2022-11-30
202022-12-27
ADI携智能解决方案亮相embedded world 2023
202023-03-13
202022-12-05
赣东无线电监测中心圆满完成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202023-03-21
202022-12-20